认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认证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全球经济艰难中求索

发布时间:2020-07-13 18:21:31 阅读: 来源:认证厂家

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4年之后,全球经济仍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做出了危机以来最为悲观的评估。美国跌入“财政悬崖”已非天方夜谭,欧洲仍在紧缩与增长之间纠结。发达国家财政整顿之战的失利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考验。对于如何寻找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世界至今仍然在苦苦求索。(《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1期)

欧元区问题成为持续威胁

欧债危机仍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显著威胁。紧缩的药方未能重振人们对欧元区的信心,大片的欧洲经济正在萎缩,根据IMF的预测,2012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负增长。

当前,决定欧元区前途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孰先孰后的问题。一方面,在债务问题一浪接着一浪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欧洲领导人开始失去耐心,呼吁放弃严格的紧缩计划,IMF总裁拉加德也认为欧洲应为经济增长预留空间;另一方面,德国态度依然强硬,坚持认为财政紧缩措施是获得纾困基金的前提。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将处于欧债危机中的各国比喻为正在爬山,如尚未达到山顶就朝山下走,只会离山顶越来越远。由于双方分歧巨大,欧洲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更为严重的是,财政紧缩所带来的影响开始超越单纯的经济层面而向政治领域蔓延。仍然坚持紧缩的西班牙正从最初的经济风暴演变为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家统一和社会凝聚力濒临瓦解。德国强硬的态度以及主要国家选举阶段的逼近都将为欧元区一体化进程带来重大不确定性,政治情绪的恶化将使增长前景进一步黯淡。

一个稍让市场放心的变化是,为缓解市场悲观情绪、平息金融动荡,欧洲央行终于出手,承诺将动用“无限火力”拯救欧元,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也正式生效。不过,这些行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德国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它只是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信心,为各国改革争取时间。欧洲能否最终走出困境,仍将取决于各债务国能否在实施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的同时安全地渡过目前的经济困境。

美国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是IMF唯一调高经济增长预测的国家,成为全球经济暂时的亮点。美国9月份新屋开工建设量显著上升,工业产值增长率高于市场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危机后的最高水平。无怪乎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东京声称“美国经济和‘财政悬崖’不足为惧”。

不过,盖特纳也许过于乐观了。作为欧洲主要的贸易伙伴,在欧债无法平息之前,美国经济将难以独善其身。美国希望通过出口增长提振制造业的设想,将因欧洲经济疲软的不断扩散而难以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仍将时刻考验市场紧张的神经。所谓“财政悬崖”,是指2013年1月1日这一财政“节点”:届时,布什政府推行的减税政策将到期,去年国会达成的自动减赤机制也将正式启动,其结果将使得国家的税收增加、支出减少。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财政悬崖”的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发生,美国经济可能因此陷入新一轮低迷。

政策调整方向仍取决于各股力量之间的博弈。民主党阵营倾向于只将中产阶级的减税政策延期,以显示社会公平。共和党阵营则以在经济复苏乏力时期不宜加税为由,倾向于将减税政策全盘延续。两党最终达成妥协之前的政治僵局可能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

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实现强劲复苏,取代西方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从2011年开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逐渐力不从心。2012年第三季度,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普遍放缓。

新兴经济体当前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疲软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经济结构改革的停滞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中国,挑战主要包括如何实现从投资导向型增长向消费导向型增长的转型。对于俄罗斯、巴西等国,则需要改变单一的、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并非短期能够完成。面对外部不利的环境,新兴经济体仍然只能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渡过难关。不过因为前几年通货膨胀的前车之鉴,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将更加努力、更加谨慎地在通胀风险、国内复苏及全球经济环境之间寻找平衡。

吸取以往教训,各国实施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措施将会更具有针对性。如金砖国家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债券逆回购协议对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以压低贷款利率,支持增长;巴西将关键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印度央行仍然按兵不动,但印度政府通过进一步开放零售、航空以及广播电视等行业以应对经济增速日益下滑;经济形势相对乐观的俄罗斯央行维持所有利率不变的同时努力将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大宗商品前景扑朔迷离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造就了大宗商品的需求迅猛增长,投资者闻风而动,在大宗商品上压重注。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一度被视为经济繁荣的标志。大宗商品价格尽管在危机中出现暴跌,但危机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再次反弹。近期,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的持续、美国经济重新引发投资者担忧等因素,使得大宗商品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当前,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长已显疲态之势,对大宗商品旺盛的需求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新产能投资大大增强了大宗商品的供给能力,因此短期内已难以出现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在缺乏确定的经济前景作为支撑的情况下,这一影响的效果十分有限。

未来,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新兴经济体能否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模式的转变,如果中国能实现从投资拉动向内需增长模式的转变,将极大地改变大宗商品的需求结构,造成不同商品价格走势的分化。短期来看,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将会对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刘洪钟 杨攻研)

青岛工作服定做

淮安定制工作服

阜新定做西服